甘藍品種
甘藍品種
選育單位: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設施園藝研究所
品種名稱:早夏16(2003年通過上海市品種審定)
品種特性:一代雜交甘藍。全生育期80~90天,植株直立,整齊度高,開展度比“夏光”小,可適度密植。葉色較深,蠟質厚,耐熱性、抗逆性強,抗病毒病兼抗黑腐病。葉球扁平,結球早,商品性好,產量高,畝產為2600公斤左右。
適應地區:江南地區高溫、高濕季節栽培,以及北方一些地區栽培
品種名稱:爭春(1992年通過上海市品種審定)
品種特性:一代雜交甘藍。開展度50厘米,株高26厘米,外葉11~12片。葉球胖尖形,包心緊實,蠟粉中等,冬性強,不易先期抽薹,中心柱短。作春甘藍栽培,比雞心、牛心增產30%以上。
適應地區:長江中下游地區
品種名稱:早春六號(2004年通過上海市品種審定)
品種特性:外葉藍綠色,株高34厘米左右,開展度55厘米左右,葉球牛心形,球葉淡綠色,葉脈細、品質好。球高15.2厘米,球橫徑11.4厘米,中心柱長5.4厘米,小于球高的1/2,平均單球重為0.85公斤左右。平均畝產2500公斤以上,比對照爭春增產10%左右。耐寒性強,抗先期抽薹,并對黑腐病具有較強的抗性。
適應地區:長江中下游地區
品種名稱:綠珠一號(2005年通過上海市品種審定)
品種特性:中早熟,全生育期約100天。株型直立,株高70厘米,株高45厘米,外葉翠綠,平展,臘粉中少。小葉球高圓球型,結球緊實、整齊,單株結球80個以上,單球重10~15克。心葉乳黃,質地脆嫩。在低溫條件下結球好,且球型大小整齊,抽苔晚,采收期長。肥水管理得當,可延長采收至次年4月中旬。一般畝產1500~2000公斤。
適應地區:江、浙、滬、皖地區露地越冬栽培
品種名稱:怡春(2006年通過上海市品種認定)
品種特性:屬于春甘藍類型。全生育期210天左右,從定植到采收145天左右。植株開展度48~52厘米,外葉葉片皺褶,葉色深綠,蠟粉中等。葉球呈胖尖型,包心緊實,中心柱小于球高的1/2,口感糯嫩,單球重達1000~1500克。冬性強,不易先期抽薹。經兩年試驗,667m2的平均產量為3977.34公斤,較對照“爭春”增產12.8%。
適應地區:適宜在長江流域等地推廣種植
用戶登錄